张江“小巨人”|立迪生物:深耕肿瘤治疗领域,抢跑“精准医疗”新赛道
近日,随着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全国已有近5000家中小企业上榜,其中超300家企业在A股上市。根据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在张江,也有这样一批企业入选各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他们极具创新活力,深耕各自领域,努力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最终实现创新升级。“你好张江”带您走近张江的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
🔗
专精特新
立迪生物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医学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的逐步转化,“精准医疗”作为生物和医学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应运而生。精准医疗即根据患者特征“量体裁衣”,制定个性化的精确治疗方案,是以分子生物学特征或功能性检测指标为基础的个性化医疗。
2015年3月,我国成立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由国家卫健委和科技部牵头,论证启动精准医疗计划,积极跟进精准医疗的研究。在张江,上海立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迪生物”)致力于推进精准医疗快速发展,以先进的技术为药厂提供高质量的药物研发服务,同时鉴定和识别不同患者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将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应用,帮助和指导临床用药以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医疗服务。在今年1月公示的2020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立迪生物榜上有名。
1969年,丹麦学者Rygaard首次成功地将人类结肠癌肿瘤移植于3只裸鼠体内,肿瘤移植的6天后,在移植部位发现了肿瘤组织且发现该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而在作为对照组正常小鼠的体内并未发现肿瘤生长的迹象。由此,学者们通过将各种类型的肿瘤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建立了许多PDX(人源肿瘤异种移植)肿瘤模型。
“PDX模型保留了肿瘤患者的组织型和遗传学的特征,并且维持了肿瘤的异质性。这种模型跟临床的药效学结果有极高的相关性,所以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到药物研发当中。”立迪生物创始人闻丹忆解释道。
十多年前,闻丹忆在一次全美肿瘤年会上接触到PDX模型在临床的转化应用,彼时她还在睿智化学生物部,但已经有很多客户开始联系她做PDX肿瘤模型。“我们通过现场一些专家的介绍,发现这种模型跟临床相关度高达89%,所以很多知名药企在做新药研发时无一例外都要用到这种模型。”
2011年,立迪生物在张江应运而生,侧重转化医学的临床应用。“立迪的英文名LIDE全称是:Lab for Innovated Diagnosis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代表着创新性诊断与实验治疗。”闻丹忆解释说。
📝
因“病”制宜,自主研发安可唯®MiniPDX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数逐年增长。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数据,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从2015年的395万例增至2020年的457万例。而根据国家卫健委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目前在40.5%,这一数据在美国是81%,日本、英国则是65%,相比之下,中国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
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治疗手段及医疗器械并不逊于国外的情况下,五年生存率较低的原因在于很多可以应用于临床的精准医疗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此,立迪生物专注于利用PDX模型在转化医学中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经过多年国外药企和学院的研究证明,PDX是抗肿瘤药新药研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在临床转化应用方面却存在一个较大的缺点——时间周期过于长。
“传统PDX需要2-3个月才能成瘤,再加上2个月的药效实验,因此需要将近半年的时间才能出具报告,而患者通常是很难等上半年时间的。”闻丹忆说。
为此,立迪生物自主开发出一款产品“安可唯®MiniPDX”——只需要7天的实验时间,10天就可以出具报告,可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一线药物选择。
与传统的PDX不同,MiniPDX是一种采用优化的分离方法,将患者肿瘤组织的原代肿瘤细胞分离出来并置于MiniPDX胶囊中,然后将500 KD通透性的胶囊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而建立的药敏测试模型。
“我们通过给小鼠进行系统用药7天后,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确定病人对特定药物的敏感性,为个性化精准用药提供依据。”闻丹忆解释。
据她介绍,国内已发表了12篇MiniPDX临床相关性研究的SCI论文。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研究成果表明:用MiniPDX指导个性化精准用药可以显著延长病人的中位生存率(Medium OS)及无疾病进展存活(DFS)约5+月。
以一位肠癌肝转移患者为例,该患者治疗时曾经分别对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了手术并将取得的样本建立了PDX模型。患者在使用xelox方案辅助化疗半年后发现了肺部转移灶。
根据医生建议,立迪生物利用PDX模型为其进行了6组方案的体内药效检测,最终发现贝伐单联合伊立替康的药物组合最为敏感。患者也在使用这组方案后通过CT图像确认肺部转移灶得到明显改善。
目前,立迪生物已收集了近千例临床试验数据,且协助多家医院注册PDX临床验证项目。“未来,公司将继续和国内一线的大医院、中国最好的肿瘤学专家进行紧密的合作,系统验证各种肿瘤的临床相关性。”据透露,立迪生物PDX正在以IVD(即体外诊断产品)的形式报批,获得审批通过后将有序推进产品上市。
📝
确定差异化发展之路,
用To C业务给To B业务进行导流
MiniPDX模型无论在临床还是药物研发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为临床上目前最接近人体实际情况的肿瘤模型,MiniPDX可以针对单一病人进行药物敏感性筛选,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用药指导方案;
在新药研发上,MiniPDX可以帮助制药企业提高新药的临床通过率,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费用;
在积累足够数据以后,还可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不同的肿瘤诊断标记物及对应的药物靶标,为新药研发提供帮助。
立迪生物的CRO业务一直是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其特色服务包括PDX耐药模型、肿瘤免疫模型、Mouse Co-Clinical Trail、生物大分子分析等,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很多CRO公司内部都是相对薄弱的部分。
“在药理药效的论证上,我们能通过转化的手段把一些因为伦理问题不能审核的实验放在小鼠身上进行检测。”闻丹忆说,“从事转化医学这一特殊定位,让我们必须同时做好临床和临床前这两大环节。而to C业务相当于给我们的to B业务进行了很好的网络导流。”在她看来,差异化发展、高标准要求将成为立迪生物未来的主要竞争力。
采访中,闻丹忆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新药研发全流程的图片。“由于出色的转化能力,公司收集了海量特殊耐药模型,并形成一个拥有完整闭环的药理药效数据库,正因为如此,我们有能力做源头的靶点发现和创新。”
2021年7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指出“确定研发立题和临床试验设计,应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实现患者获益的最大化”。
在涉及到临床对照药物部分,《指导原则》提出,应该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该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
“这意味着,同类型靶点的新药研发难度将不断加大,我国鼓励大家做源头靶点的创新。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闻丹忆说。
目前,立迪生物旗下有两家全资子公司,分别是位于西安的“立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位于上海的“立闻医学检验所”——
西安立迪拥有AAALAC国际认证的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及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
上海立闻是国内肿瘤精准医疗检测领域拥有最全产品线的肿瘤系统性一站式检测服务单位,与美国普洛麦格公司共同创办了上海立闻-普洛麦格联合实验室。
其中,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热点肿瘤标志物(MSI、dMMR等)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纵观立迪生物1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称得上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秉承着帮助更多中国肿瘤患者做到“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理念,立迪生物将继续提供更好的技术解决手段,推动中国精准医疗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11-01
2021-10-25
2021-10-18
2021-09-27
2021-09-13
2021-09-06
2021-08-30